参加了余世维老师的《执行力》培训,记住了四个字:“知识传递”,简单理解这似乎是在讲员工培训,其实不然,知识传递和执行力大有关系,知识传递的好坏也是影响执行力效果的重要方面。 企业执行力不强,通常有四个方面的原因:1.员工不知道干什么,没有明确的工作计划的和重点,不知道应该做什么;2.员工不知道应该怎么做,没有具体的工作思路和流程,员工不知道怎么做;3.干起来不顺畅,执行过程过于复杂;4.干好干坏一个样,考核、奖惩制度不明确,干好干坏没区别。不讨论第四条的考核奖惩原因,前三条都是直接或间接与知识传递工作没做好相关。 首先,执行力涵盖公司的每一个环节和个人,企业的执行力好坏和能否落地,很多时候与我们有没有稳定团结好员工队伍,发挥团队合力有很大关系。员工队伍很庞大,是执行力最后的、也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离开这一环节,所有的执行力要求都是空中楼阁。因此,管理者首先应该扮演好员工的老师这一角色,其次才是管人和理事。管理者应该遵循“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的标准,把公司的理念、制度和要求传递给员工。很多时候,我们可能会埋怨员工工作没热情和责任心,但事实上,人与人在人生观和价值观上是存在着个体差异的,这时候管理者就很有必要将一个集体的价值观和理念灌输给每一个集体成员,把大家统一到一个目标下,让员工清晰地知道要去干什么,让他们明确工作的目标,步调一致才能获得胜利,这就是传道。一个企业只能有一个价值观,一个团队应该只发出一个声音! 其次,授业就是要告诉员工清楚知道怎么去做,传授给他们开展业务的方法和技能。许多时候,我们会抱怨员工的工作质量不高,工作是应付交差,感觉工作贯彻执行不下去,执行效果差,很苦恼。但事实上我们应该审视自身的原因,反省我们制订的制度是否清晰、流程是否明确、方法是否详尽、操作是否简便,对这些不足的地方进行完善,并组织员工学习和宣贯,这就是授业。如果说员工像一台仅仅安装了操作系统的电脑,那么我们管理者向其中输入了什么样的正确程序,他就会完成什么样的动作,动作越复杂,程序就越庞大,如果我们输入了错误程序或者不明确的指令,电脑会死机。由于组织结构的差异性,管理者会比员工更快、更容易获得决策和业务的信息,这就会造成上下级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和不合拍,不合拍的车子开不快,不合拍的执行会散架。因此,我们的管理者不能偷任何的懒,不能对员工提出不切实际的期望,而应该身体力行,把我们的业务知识通过清晰明确的制度流程、详尽的表单和简便的操作方法等形式体现出来,教会员工。举例来说,我们很多的表单都有意见栏,需要员工或部门签署意见,但文件却没有详细要求这些员工和部门必须要去关注哪些方面,结果意见栏中经常出现“同意”这类结论明确、内容空洞的字样,而实质上很多工作被疏漏,要等到事后才被发现。因此,我们在制定工作流程和工作要求时,如果能考虑得更详细、更充分,我们的员工才能更好地理解我们的意图,只有这样,我们的管理才能如臂使指,指哪打哪,执行效果才能一杆到底。 最后,解惑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知识传递不是单向传递,而是可以进行双向和多向传递。员工有疑问,把我们知道的告诉他;我们不清楚的,大家坐下来交流,三人行,必有我师,知识在碰撞中会不断完善和得到充实,这样,一个集体的知识就得到了整体提高,团队的战斗力自然得到加强,执行过程中的短板就可以被修复。 知识传递可以让公司的每一个人都能分享到集体的智慧,集体的智慧也可以在学习和交流中得到提高,管理层的意图在执行时才不会被扭曲;知识传递可以不断地检验既往经验,并将其转化为整个公司共享的资源;知识传递也可以营造企业的学习氛围,变成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环节。 华之杰总工程师 牛建华
|